欢迎光临中共宿州市委党校!  今天是:  联系我们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发布日期:2018-03-07 21:22 作者:市委党校  来源:市委党校  【字体: 】 阅读: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党史党建教研室 邵玉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其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基本方略充分体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质,学习、领会和把握这一基本方略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重点工作,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必然要求。

一、深刻认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的鲜明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问题。

(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和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中华文明五千年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集蕴着生态智慧,正是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要夯实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伟大复兴的生态环境基石。

(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方向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坚持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

二、准确把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丰富内涵

(一)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二)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揭示了发展与保护的本质关系。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绿水青山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三)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

(四)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必须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发挥制度和法治的引导、规制功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三、持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点工作。

(一)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和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

(二)突出两个导向。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构建市场导向,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三)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四)解决四大污染问题。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版权信息| 隐私声明

地址:安徽省宿州市宿州大道 邮编:234000 电话:

皖公网安备 34130202000566号备案号:皖ICP备10017706号-1

Copyright © 2016 ahszdx.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共宿州市委党校 总访问量: